当前位置: 首页> 师资队伍> 教工名录> 正文>


仲志丹教授

电话:

邮箱:zzd@haust.edu.cn

仲志丹,男,1975年生,江苏镇江人,上海交通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工学博士,河南科技大学教授。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机械电子工程学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家、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机械电子工程”河南省一流专业负责人。现任卓越工程师学院副院长。

在教学方面,以“价值引领、知识获取、能力导向”为理念对主讲课程进行了基于实际项目的教学改革。获国家一流本科课程等省级以上一流课程6门,承担国家级、省级教改项目6项,获河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

在科研方面,主要从事智能轴承、机电系统测控技术等方向的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研发联合基金重大项目、河南省重点研发专项等。发表论文50余篇,发明专利30余项。

指导学生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素质,获国家级省级奖20余项,包括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互联网+大赛金奖、挑战杯金奖、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银奖等。

[1] 智能轴承技术

[2] 数字孪生试验技术

[3] 机电系统测量与控制

本科生课程:

《控制工程基础》

《量化工程设计》

《跨学科设计思维》

研究生课程:

《机器学习与信号处理》

教学项目:

[1] 《控制工程基础》国家一流本科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育部,2023,仲志丹/1

[2] 多学科专创融合的机械类专业特色自主人才培养改革研究与实践,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重点项目,2024,仲志丹/1

[3] 产科教协同的机械类专业课程研究性教学改革与实践,河南省本科高校研究性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2022,仲志丹/1

[4] 《量化工程设计》河南省社会实践一流课程,2022,仲志丹/1

[5] 《控制工程基础》河南省线上一流课程,2022,仲志丹/1

[6] 《机器学习与信号处理》,河南省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2022,仲志丹/1

[7] 《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思政示范课,河南省教育厅,2021,仲志丹/1

[8] 立足办学优势与特色探索与实践传统机械类专业改造升级建设路径,河南省教育厅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020,仲志丹/2

[9] 地方高校机械类新工科的欧林项目制校企协同创新型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重点项目,2019,仲志丹/1

[10]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院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创新与实践—以机械类为例,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018,仲志丹/2

科研项目:

[1] 高速电驱轴承故障演化知识的张量表征机制及在线故障预测迁移学习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5,仲志丹/3

[2] xxx关键技术,河南省研发专项,2024,仲志丹/1

[3] 基于MEMS的风电主轴承多传感器融合智能滚子研发与原位制造,河南省重点研发专项项目,2023,仲志丹/1

[4] 海上抗台风型5 兆瓦直驱式风电机组三排圆柱滚子主轴轴承的研发,洛阳市揭榜挂帅重大科技创新项目,2023,仲志丹/1

[5] 新能源汽车电驱轴承数字孪生试验系统关键技术研发,河南省科技研发计划联合基金重大项目,2022,仲志丹/2

[6] 智能轴承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课题,2022,仲志丹/1

[7]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最优控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0,仲志丹/1

代表性论文:

[1] ZHONG Z, ZHANG Z, CUI Y, 等. Failure Mechanism Information-Assisted Multi-Domain Adversarial Transfer Fault Diagnosis Model for Rolling Bearings under Variable Operating Conditions[J]. Electronics, 2024, 13(11): 2133.

[2] 张志辉, 仲志丹, 刘明辉, 等. 故障机理辅助的滚动轴承多域对抗迁移故障诊断模型[J]. 轴承, 2024: 1-11.

[3] 陈小龙, 仲志丹, 李云峰, 等. 基于智能滚子的轴承接触载荷测量方法研究[J]. 轴承, 2023: 1-8.

[4] 仲志丹, 庞晓旭. 基于新工科的地方高校机械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2,(04):134-136

[5] 毛文涛;施华东;张艳娜;仲志丹; 轴承在线早期故障检测的无监督张量深度迁移学习方法 [J/OL]. 控制与决策: 1-9[2023-10-10]. DOI:10.13195/ j.kzyjc. 2022.1101.

[6] Zhong Z, Liu H, Mao W, Xie X, Cui Y. Rolling Bearing Fault Diagnosis across Operating Conditions Based on Unsupervised Domain Adaptation[J]. Lubricants, 2023, 11(9): 383.

[7] 韩建海;仲志丹;王晓强;彭建军; 地方高校机械类专业新工科建设特色发展与实现路径研究[J]. 高教学刊, 2023(10 vo 9): 52–55.

[8] 赵耀;仲志丹;田恒;谢兴会;程永龙; 基于滑动窗口一维卷积自编码器的滚动轴承故障实时诊断[J]. 轴承, 2023(03): 68-73+82.

[9] Zhong Z, Zhao Y, Yang A, Zhang H, Zhang Z. Prediction of Remaining Service Life of Rolling Bearings Based on Convolutional and Bidirectional Long- and Short-Term Memory Neural Networks[J]. Lubricants, 2022, 10(8): 170.

[10] 仲志丹;杨晴霞;王冰雪;党国辉; 涡轮增压机对5kW PEMFC电堆的影响[J]. 太阳能学报, 2013(07 vo 34): 1295–1299.

[11] 仲志丹;王冰雪;杨晴霞;党国辉;李鹏辉; 基于电磁场的PEMFC电流分布实时非接触测量研究[J]. 系统仿真学报, 2014(12 vo 26): 3003–3006.

[12] Zhong Z, Huo H, Zhu X, Cao G, Ren Y. Adaptive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control of fuel cell power plants[J].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2008, 176(1): 259–269.

[13] Zhong Z-D, Zhu X-J, Cao G-Y. Modeling a PEMFC by a support vector machine[J].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2006, 160(1): 293–298.

代表性专利:

[1] 结合边缘计算和深度学习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及系统,发明专利,2021.

[2] 一种无线远程油井功图测量仪,发明专利,ZL 2015 1 0179942.5,2017.

[3] 一种同频多终端无线通讯网络的通讯方法,发明专利,ZL 2013 1 0023684.4,2016.

专著与教材:

[1] 仲志丹. 河南省“十四五”规划教材,控制工程基础[M]. 1 版.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24.

[1]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国赛金奖,智控轴“芯”大有可“维”,教育部,2024,仲志丹/1

[2]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国赛铜奖,风电智能轴承关键技术,教育部,2024,仲志丹/1

[3] 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国赛银奖,教育部,2024,仲志丹/3

[4] 第二十三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Master 2024 机甲大师高校联盟赛(福建站),一等奖,2024,仲志丹/1

[5]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国赛铜奖,高精长寿磁悬浮轴承,教育部,2023,仲志丹/1

[6] 第十八届“挑战杯”大赛,国赛二等奖,轴承“芯”脏-基于智能滚子的超大型轴承数据黑洞终结者,共青团中央,2023,仲志丹/1

[7] 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科技创新交流营暨机器人大赛,特等奖,风电智能轴承,共青团中央,2023,仲志丹/1

[8] 第二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Master 2022 机甲大师高校单项赛全国赛,一等奖,2022,仲志丹/1

[9] 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一种新型家庭垃圾处理装置,2020,仲志丹/1

[10] 第十五届“挑战杯”大赛,国赛三等奖,无线远程动液面测量仪,团中央,2017,仲志丹/1

[11] 第十三届“挑战杯”大赛,国赛累计创新银奖,三维悬吊式摄像平台控制系统,团中央,2013,仲志丹/1

[12] 第十二届“挑战杯”大赛,国赛三等奖,三维悬吊式摄像平台控制系统,团中央,2011,仲志丹/1

[1] 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024

[2] 河南本科高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优秀奖,2019

[3] 全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三等奖,2019

[4] 立足特色创新发展 机械类专业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2024,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第2

[5] 地方高校机械类新工科的欧林项目制校企协同创新型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2022,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第1

[6]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地方院校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2020,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第2

[7] 基于芯辊运动参数的套圈冷辗扩优化工艺的研究,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9,第5